江苏省溧阳吴楚农耕文化园导游词

乐进修 人气:3.08W

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尊青石雕塑,叫“扶犁开耕,”它是我们农耕文化园的标志性建筑!俗话说 “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担粮。“扶犁开耕预示着一年农事的开始,也象征着秋天收获的起点。大家要有兴趣,可在此留影纪念。

江苏省溧阳吴楚农耕文化园导游词

(大门)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农耕园的大门,大家抬头看,门额上“吴楚农耕文化园”的几个隶书大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书写的。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叫“吴楚农耕文化园”呢?因为古时的溧阳,属于吴国,又和楚国交界,所谓“吴尾楚头,”“吴风楚韵,兼而得之。”当年楚国的伍子胥逃亡吴国,就是从溧阳经过的。京剧里有一出戏叫《文昭关》讲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而这昭关就在安徽广德县境内,离这儿也不远。

我们农耕文化园的建筑风格为徽派建筑,粉墙墨瓦,高高的马头墙,气派的门楼。这院门虽不豪华张扬,但院内却别有洞天。既像官府人家,又像百姓民居。这就是中国人讲究的“中庸”、“内敛”。好,请大家入园参观。

(照壁)大家现在看到这一堵墙,叫照壁。这是中国古建筑中特有的格式。无论是皇宫官府、大户人家、还是寺庙社坛,都可见这堵墙。它起着遮掩户内情况和装饰的作用。

我们眼前照壁上写着一个“稼”字,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庄稼的“稼”,表示春天播种,秋天收割,夏天浇灌,冬天收藏。这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关键词。二呢,这“稼”字是由禾和家字组成,禾代表稻谷,代表粮食,一户人家有了吃的粮食,那一年的生活就不用发愁了!因此,照壁上这个稼字,代表着五谷丰登,代表着家业兴旺!

整个吴楚农耕文化园分为农耕文化、采茶制茶、生态制陶和农趣体验四个主题园区,每个主题园区都有若干个特色分明的功能和展示区构成。现在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农耕文化园区。

农耕文化园

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同时,也发明了许多农耕用具。“伏羲结绳,神农作斧,”这些都是动人的传说。从夏商周到秦汉唐,先民们“耕而食,织而衣,建屋宇,造舟车,冶铜铁;”世代相传着以农为尊的传统思想。这里所展示的食从我国世世代代的农业先人中选出的几位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介绍伏羲、神农等人物);我们可以看一看,他们在我国农业不断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几位农业先人介绍的下面,我们收集了古农书上记载的五谷杂粮,这也一位着从这里开始我们真正走入了农家的生活。

(介绍马一龙,着重是《农经》)。在溧阳农业发展史上,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国子监司业马一龙。马一龙是位才子,他是位文学家、书法家、民间文艺家,还是位农学家)

(生产工具展示区)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农耕文化园的生产工具展示区,这里所展示的`是农业生产的第一步,开耕;播种之前是要先开田的,这里摆放的是开耕的三大件:犁、耙、耖;(介绍)

大家看到的这个车是时代就有了的(历史)但是它一直到解放后我们还有绝大部分地区使用它来灌溉农田;

(农副百工区)我们现在走进的大厅是农耕文化园的主体建筑之一,农副百工区。徽派建筑不讲究外形的恢宏气派,而讲究院内的精美厚实。这样的“四水归堂”是农居典型特色,体现了封建社会封闭以及自我满足的一种心态,所谓“肥水不外流”。而这种厅堂式建筑一般用于集合、聚餐之用。

大家看到墙上的图片,是过去的“三百六十行。”由于社会分工,手工业匠人有三百六十行之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展出的图片是有代表性的一百七十八种。

(生产工具展示区)这里摆放的也是农耕工具,前面是开耕,这里就是从收割-脱粒-储藏。(挑几件农具具体介绍一下)

(养蚕)这个区域所展示的是从养蚕到纺纱织布的全过程。

这里摆放的是几件古时候的交通工具(介绍)

(翠竹闻鸟)我们现在所处的院落叫“翠竹闻鸟”。在黑瓦白墙中,一片翠绿的竹林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要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竹笋炒鲜肉。竹子的高风亮节,被历代文人欣赏品味。江南园林民居,竹子是必不可少的观赏植物,如果竹林中再传出几声清脆的鸟鸣,那就更是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了!

(农家小院)大家现在经过的是农家小院。这是一户典型的江南农家,院内的水田、菜地都是江南农村所独有的特色;大家请随我进屋参观。中间是厅堂,接待客人和吃饭用的。左边是卧室(生活用具介绍);右边呢是灶间(具体介绍)。出门以后,大家知道这屋角的小房子是做什么用的?对了,这是猪舍,是农民养牲畜用的。如果我们拥有了这样一个独立的小院,生活上自给自足,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上这里来住上一阵。

(乌山白鹭)前面的楼阁是农耕文化园的第一个制高点,叫“乌山白鹭”。有兴趣的朋友可登临一下,大家看到对面的山峰叫乌山,山上青松苍翠,绿树成阴,林密草深,远看乌黑一片。大家再仔细看看,山上的树梢顶是不是有许多白鹭停在那里?对了!每到夏秋季节,大批的白鹭都会飞到这里来安家落户,繁殖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