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际价值链移动分析及其模型论文

乐进修 人气:2.95W

【摘要】论文研究在经济全球化中,如何构建一个能分析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及产业结构变化而进行的国际产业价值链移动的模型——即TEMPOL模型;用该模型进一步预测哪些价值活动会移动、移动到哪些地去,最后带动一波又一波的产业发展高峰。

有关国际价值链移动分析及其模型论文

【关键词】国际价值链移动;TEMPOL模型;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国际产业分工趋势趋于明显,会产生和加深产业边缘化和空洞化的疑虑,所以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变化与国际价值链移动,便成为产业发展最严肃的课题。本文希望通过“产业价值链移动分析模式”的建立,了解国际产业价值链移动的决定因素,让产业可能移出移入的变化具有可以找到的脉络,及早预测产业竞争环境的变化,提供政府或相关单位拟订应对策略的参考。

随着企业全球化、厂商价值活动外包趋势的发展,跨国企业依照跨国价值活动的比较利益来决定价值链移动布局;然而,对政府政策而言,跨国间价值链的移动是重要的课题,必须对于移动的原因、时间等影响因素予以解构,才有办法进一步预测哪些价值活动会移动、移动到哪些地方去。因此,国际价值链移动研究考虑重点在于“国际价值链移动是否可能导致产业空洞化及竞争力下滑”,“产业价值链移动是否恶化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一国是否有机会引进关键国际价值链区段,带动另一波产业发展高峰”等等。

一、价值链移动分析模式-

TEMPOL从影响国际价值链移动模式的六个要素,建立国际价值链移动分析模式,取此六个要素的第一个字母,形成TEMPOL模型,其中包含:

(一)技术成熟(Technology):成熟的技术发展,是价值链开始移动的必要条件;“技术成熟”代表产业价值活动降低复杂度,因此更多业者有能力投入,形成移动的可能性,通常以标准化或模块化为指标。技术成熟不一定会造成移动,但技术若不成熟则必然不会移动,这一因素是国际价值链移动的必要条件。

(二)扩张市场(Expansion):市场的扩张,为第一波移动的主要原因;全球市场增长,通常为国际价值链第一波的移动原因。企业为了提供市场增长的需求,移动价值活动以就近供应,或将价值活动外包给其他国家的企业,以快速增加产能达成扩张市场的目的。

(三)利润/成本(Prof it/Cost):利润(降低成本)的提升,为第二波移动的主要原因;成熟市场所导引的降低成本以提升利润,通常为国际价值链第二波的移动原因。企业为了对付成熟市场的利润下滑,获取低成本人力、原材料等原因,将造成国际价值链的再次移动。

(四)吸引力(Motivation):即地点所提供的诱因,决定国际价值链移动至何处;“吸引力”代表地点所提供的诱因,无论是因为市场增长、降低成本还是接近人才等因素所造成的移动,移动至何处决定于地点是否能够满足移动的原因。例如,如果移动是为了接近产业上下游群聚,则移动地点为群聚的所在之处。

(五)洗牌机会(Opportunity):这是成型价值链重整的契机,可能源于破坏性技术的出现、或政策法规面的影响等;既已成型的价值链会再次移动,主要在于技术与政策面的影响。例如破坏性技术的出现,表示技术复杂程度的提高,已外包出去的活动可能会收回,或由其他企业取得领导地位,造成价值链的重新洗牌机会;除此之外,政策的改变同样会造成洗牌机会,全球产品配额或关税的的调整,都会造成市场和成本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价值链的移动。

(六)成型价值链(Leverage):运用已成型的价值链,将加速或影响另一价值链的移动;成型价值链代表不同产业间的影响力,促使价值链的移动加速或改变。

二、TEMPOL模型的观测指标

在运用TEMPOL模型分析国际价值链移动时,各产业必须试图寻求不同观测指标来证实,所以不同产业的实务案例验证中,所使用之六个要素的内涵不尽相同,下列面为TEMPOL模型常用的观测指标:(一)技术成熟度:制程标准化、零组件模块化、同型产品厂商数、产业标准共识…等等。

(二)市场扩张:未来市场增长率(Compound AnnualGrowth Rate;CAGR)、增长量;现有厂商的产能、市场全球化、区域市场增长大于母国市场、主要客户移动、新产品上市的速度…等等。

(三)利润/成本:毛利率遽降四成以上、未来平均销售价格持续下降、低价竞争者加入、主要客户压力…等。

(四)吸引力:市场诱因、资源比较利益(原料、土地、零部件等)、经营环境(税率、人才、政府效率等)、成本比较利益(交通、运输、销售成本)、生产能力(产能、质量、时间等)、投资报酬…等等。

(五)洗牌机会:重大新材料、新标准、新技术、新规范、新法规、新政策、新营运模式、新市场…等等。

(六)成型价值链:效益规模、模块化同构型、投资报酬、成本差异、客户变异…等等。

通过上述TEMPOL模型所指出的六大要素,预测价值活动是否移动?何时移动?以及移动至何处?以“技术成熟”判断是否具备移动条件:从“扩张市场”与“利润成本”判断何时移动;通过“吸引力”分析来判断移动至何处;以及从“洗牌机会”与“成型价值链”判断下一波移动的机会。因此,政府与厂商可以从整体产业的价值活动(研发、制造、采购、营销、服务)的变化,来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进而进一步掌握价值链移动的机会。

三、三波段价值链移动模式与产业生命周期

研究发现TEMPOL作为分析国际价值链移动的模型时,六大因素之间并无特定的优先分析次序,但它却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息息相关;虽然某特定产业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的价值链移动模式,并无没有其先后依序发生的关系,但属于不同波段价值链移动的六个因素的解析重点与次序会截然不同;投稿信箱:理论?Theory因此,当搭配产业生命周期的确认,将更容易观测到国际价值链的移动重点、时机与原因,价值链移动分析模式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为:

(一)萌芽期:产业发展初期,观测指标通常为标准化或模块化程度,如果产业技术发展成熟,并有多家厂商投入,则代表移动的必要条件成立。所以观测重点依次为“技术成熟”、“市场扩张”、“吸引力”等等,所以六大因素的解析重点与次序为TEM;在萌芽期的价值链移动,称为第一波价值链移动模式。

(二)成长期:产业进入成长期,观测指标通常为全球市场的大幅快速成长,此时企业为提供市场需求,扩充产能或将价值活动外包,都容易产生移动的现象;而移动至何处,则取决于移动地点是否能满足市场成长的需求。所以观测重点依次为为“利润成本”、“扩张市场”、“吸引力”与“成型价值链”等,所以六个因素的解析重点与次序为PEML;在成长期的价值链移动,称为第二波的价值链移动模式。

(三)成熟期:产业进入成熟期后,市场利润微薄,这时产业持续以利润成本为主要考虑因素。这时产业发展趋势稳定,但某些因素出现可能造成洗牌机会,这足以造成新一波的产业发展;这可能是破坏性技术、新标准、新技术、新法规、新政策、新营运模式、或新市场等。所以观测重点依次为“洗牌机会”、“技术成熟”、“扩张市场”、建立国际价值链移动分析模式“吸引力”与“成型价值链”等,所以六大因素的`解析重点与次序为OTEML;通过“成型价值链”的价值链移动,称为第三波的价值链移动模式。

四、结论

1932年日本经济学者赤松要提出“雁行理论”(The Flying-Gees Model),该模型从三个角度来解释后发展国家如何追赶进入工业化:

第一、从产业内的角度,描述一个国家某产业如何从进口变化为本土生产;

第二、从产业间的角度,说明某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少数产业依次发展成为上下游、多元化产业;

第三、从跨国的角度,解释产业如何通过生命周期不同的阶段,从先进国家迁移至发展中国家。

另外,日本学者小岛清基于雁行理论,于1978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小岛清研究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厂商对外之投资的行为,发现日本企业对外投资行为并非因为扩张厂商的独占性竞争优势,而是因为厂商为了求生存而不得不作为的防御性行为,他认为当一国的生产环境恶化以至于厂商失去国际竞争力时,厂商便会向外寻求发展,利用海外较便宜的生产要素来提升厂商的竞争力,因此他将海外直接投资动资源区分为自然资源导向、生产要素导向与市场导向三种。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对外投资,乃是将本国某些生产因素如资金、技术与管理能力转移至另一国家,和被投资国当地较有效率的生产因素相结合,如此可使厂商的生产成本降低。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亦即边际产业),而对被投资国具备优势的产业进行,即以互补性比较优势进行对外投资。

“雁行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八十年历史,已可以适用于解释过去亚洲区域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要注意一国产业被迫从价值链退出而产生的断链现象。所以要提升产业竞争力亟待解决的挑战。其实“雁行理论”也是一种国际价值链移动现象;但由于在各种复杂因素驱动下,飞雁阵列排列顺序不断调整,成员不断增加,递移的产业范畴持续扩大,单纯用雁行理论来解释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国际价值链移动因素等已力不从心;因此,本研究论文上述“六大要素”构成的TEMPOL模型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可以就在于用来尝试作为产业国际价值链转移的分析模型。

参考文献

[1]张导平.我国OEM企业提升国际价值链地位的条件与路径选择[J].企业研究,2010(16).

[2]安占然.提升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价值链中分工地位的对策[J].兰州科技纵横,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