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教学反思

乐进修 人气:2.76W

新诗教学反思

新诗教学反思

新诗的教学反思

在新诗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形象,分析诗歌的主旨,还要注意诗歌的分行、节奏、韵律等的形式特征,以及诗歌的独特构思和一些特有的手法等。

(一)分行(分节)

例1:《在山的那边》: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自成一节)

例2:《星星变奏曲》

谁不愿意

每天 一个完整的长句分成了三行

都是一首诗

(二)重复

例如:《秋天》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秋天游戏在鱼船上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眶里

(三)押韵

重复有助于韵律的形成。

(四)独特的想象和构思

例如:《雨说》抒情主体:“四月的雨”。

《我爱这土地》抒情主体:喉咙嘶哑的鸟。

《我用残损的手掌》抒情主体:超现实的幻想手法。

《黑人谈河流》核心意象:“河流”

(五)新鲜的语言表达(常用的修辞手法)

①火焰似的眼睛 《华南虎》

②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雨说》

(六)赏析诗歌的具体形象(意象),解读诗歌的含义。

学生尝试从多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开放性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①《我用残损的手掌》:“残损的手掌”。

②《未选择的路》:主旨怎样理解?

(七)引入一些相关知识,前提是对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有帮助。

《未选择的路》哲理诗 《华南虎》叙事中抒情

要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去细心体会。

(八)教学方法建议:注意作品之间的比较

例1:何其芳《秋天》:重在营造意境,富有文人意味,冷色调,在景物描绘中流露出诗人的情愫。

狄金森《秋景》:重在描绘单个景物,富有意趣。

例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黑人谈河流》中的抒情主体“我”都是“小我”与“大我”的合一。

中学诗歌教学的普遍现象:

1、缺乏一种品位的意识(理念)

教师只把诗歌当作诗歌来读,是作为思想道德、政治课。例如:学习杜甫的诗,只是讲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忽略了他的语言功底。

新理念—是一种回归(回归文学诗歌本身)

表现在:(1)从审美感受层面来引导,让学生全身心去感受,唤醒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善用比喻,特别动人。(2)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诗歌语言本身。诗歌的魅力就是语言本身的魅力,和语言密不可分,是血肉关系;诗歌的语言是一种“自足符号”。老师教诗不是跑马观花,而是下马观花。例如《乡愁》中“浅浅”一词,就传达了一种难以跨越的悲哀。

2、对诗歌的认识表面、肤浅,需要扩展、深化、更新。

(1)要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如卡之琳的“主智”诗风,就深受艾略特诗风的影响。

(2)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理解贫乏。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为什么把“幸福”跟闪电联系起来?

(3)“矛盾修辞” 指的是在文学修辞中把相互矛盾、冲突、不协调的东西或“异质”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例如:《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清晨的黑色牛奶我们在傍晚喝/我们在正午喝,在早上喝……”

3、对诗歌文本缺乏一种“读解文明”,不善于用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解读。

①方法掌握不够,比较僵化。

②要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理解,把话说活,不要下定论、结论,引导学生去“思”、去“写”。

③理解的“互文性”,一切文本都是由其它文本“织成”的,都包含了其它的无数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转化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