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传统学校验收报告

乐进修 人气:4.6K

篮球传统学校验收报告

篮球传统学校验收报告

篮球传统学校验收汇报我校是一所首批被命名的省实验小学,目前有32个教学班,学生1822人,教职工98人,其中体育专职教师6名(篮球专业辅导教师3人)。40多年来,学校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努力提高学生篮球运动技术和健康水平,逐步形成和发展学校篮球特色运动,1987年被命名为苏州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1992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篮球传统学校。学校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一个重视,二个坚持,三个调动,四个保证。

——一个重视

历年来,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非常重视,在每学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时,始终将篮球传统运动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内容,有要求,有措施,有目标。有关体育工作篮球方面的重大事情,不仅学校体育领导小组讨论研究,而且放到行政会议上集体讨论,作出决议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传、贯彻。学校每学期两次的体育工作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形成制度,篮球教练的工作调动,及时考虑人选,给予补充和调整;篮球经费列为学校总预算的一个重要项目,凡是市、学校各类比赛,总有一个校领导带队,其他领导也能亲临现场,听课,看训练,找教练谈心是经常的事,

——两个坚持

一、坚持课题研究

篮球是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由于篮球技术的复杂,因此它的训练周期较长,只有通过日常持久的训练,才能使队员的基本技术得到全面的提高。根据学校的篮球运动经验,要提高篮球基本技术必须进行科学的训练,就要加强科学研究。学校坚持在三、四年级开设篮球课教学,列入校本课程,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让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参与篮球运动。

(1)开设篮球课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场地、器材改革的研究。

(2)篮球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进行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巩固,游戏中掌握基本技术的探索。

(3)在篮球基本技术考核中进行评分方法改革的探索,运用“加进步分”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课题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效

“小学开设篮球课教学的探索”成为苏州市教委教研室立项课题研究,在各级论文评比中频频获奖

a、《小学篮球活动中篮球大小和篮球高低衔接的研究》在省、市论文报告会上交流,并刊登在省级杂志上。

b、开设篮球课教学中评分方法的改革获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c、开设篮球课教学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三等奖,苏州市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d、王洪、郁伟荣老师的《篮球运动中的素质训练方法》评为昆山市体育论文评比三等奖

二、坚持普及提高相结合。

普及与提高是一对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矛盾。多年来,我们较好的摆正了普及与提高的位置。要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校十分重视篮球的普及工作。

1、三年级以上班班成立了篮球队,全校共有班级篮球队23个,有队长,有队名,还有拉拉队。

2、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篮球队。每学年度开展三——六年级的篮球赛,吸引了全校学生,尤其是本班级学生的观摩,通过比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对篮球活动的兴趣,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3、成立了小学生篮球协会。举行了会议选举了会长、理事、通过他们发动,组织了年级、班级篮球活动的开展。

4、通过三、四年级开设篮球课教学,让全体学生学习篮球的基本技术,使他们都参与到篮球活动中去。成效较显著。

同时,学校坚决贯彻“从小打基础,全面展”的训练原则,决不拔苗助长,全面提高专业队运动员的技术、素质。

1、精心选材组队:通过测试身体素质,了解学生家族情况,对学生的应变能力、灵活程度和性格特点,挑选2—6年级优秀学生组队,形成低、中、高三个梯队的训练专业队。

2、确保训练时间:每学期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按照计划开展训练。学校领导不定期进行督查,每月进行考核检查。据统计全队三位教练每学年共训练约500次左右,合计550小时。

3、提高训练质量:按少年篮球训练教学大纲要求,每年在各年级开展达标测试,进行质量监督。2002年三年级的合格项次是25项次,合格率是36.2%,四年级是26项次,合格率为61.9%,五年级25项次,合格率为71.4%。逐年积累比较,总结经验,逐步提高。

3、加强学校间的交流,经常与常熟、青浦、苏州等学校互访交流,互通信息,加强兄弟学校间的友谊,促进学校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

——三个调动

1、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抓好体育篮球传统运动活动的关键。

体育教师从早训练到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从组织年级组各类比赛到专业队的业余训练,风吹日晒,早出晚归,十分辛苦,为此学校领导也给予关心。领导经常深入体育组,参加体育较研活动,听取体育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篮球工作及训练的情况,研讨具体问题,协调各方关系,及时解决困难,对体育篮球教师的努力给予肯定和支持,有了成绩及时表扬和鼓励,并给予重奖;按规定发放补贴和服装费;订阅体育方面的报刊杂志,对青年教师尤其作到业务上信任、政治上严格、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和篮球运动不可忽视的一支队伍,充分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是搞好学校篮球群体工作和稳定篮球队的保证。

重视班主任这支队伍,使他们能热心配合和关心学生的体育篮球锻炼和传统项目的创建。我们把各班学生体育锻炼、传统项目的开展情况列入班主任、任课老师工作的考核内容,同评选文明班挂起钩来;把各班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推荐运动员的多少同奖金挂起钩来。由于激励机制的引入,调动了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积极性,他们配合体育老师处理好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的关系,竞赛与教学的关系,少数人与多数学生一起参加活动的关系,有效地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和篮球传统项目的健康发展。

3、学生和运动员是学校体育运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和运动员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体育运动水平的传统项目水 高低。

(1)、我们通过家长学校、运动员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学校领导、教练员和班主任经常做好家长工作,取得家长支持。

(2)我们对运动员不仅狠抓训练,还十分重视抓思想品德、抓文化学习,运动员因比赛脱了课,学校及时安排老师给他们补课,甚至教练也亲自做运动员的学习辅导工作。每期举行一次运动员语文、数学竞赛,张榜公布成绩,鼓励运动员德智体全面发展。

(3)、我们还在每学期评选“三好生”、优秀队员、文明学生时,将体育成绩列入评比条件,对篮球专业队运动员拔尖推荐,促使每个家长既能重视子女的文化学习,又能主动关心子女体育成绩的提高。为争取体育达标,不少父母陪子女经常锻炼,此情此景十分感人。

 ——四个保证

1、生源保证

我们在市教育局、市体委的支持下,非常重视运动员的选拔。在全市范围内,一经发现“苗子”,教练员立即上门征求家长意见,做好工作,将“苗子”充实到运动队伍来,保证了运动员的来源。同时在市、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篮球队队员都能录取重点中学或向苏州振吴中学推荐,这个措施稳定了运动员队伍,赢得了家长的赞同,这对在各类比赛中出成绩、上水平确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2、经费保证

开展体育工作需要经费的保证,我校的经费来源,一靠上级拨款,二靠自力更生,三靠社会赞助。学校在经费安排中对体育实施“倾斜政策”,力争做到了群体和传统项目的器材设备基本齐全。经费到位。场地器材配套,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争取上级拨款:实事工程----艺体楼(室内篮球馆的建造)、设施等 (2)、争取社会资助:成立台资企业资助的“冠军篮球业余学校” ,静明眼镜公司资助的“静明杯”篮球比赛(每学期一次全校比赛)。

3、师资保证

要抓好传统项目的建设,需要有一支团结战斗、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体育老师队伍。为了加强我校篮球传统项目的开展,在市教育局支持下,先后调进了两名有篮球专长的体育教师。他们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既能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经常开展教研活动,把篮球传统项目的训练内容渗透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又热心抓好专业队的训练。多少个寒去暑来,他们放弃了休息时间,不计报酬,一心扑在学校的体育工作上。体育教研组每学期初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目标明确,可操作,学校领导及体育领导小组经常检查计划实施情况。该组还非常重视各种资料的积累,如收集整理统计运动项目成绩、运动员档案和总结材料,每年写出有一定质量的篮球教学论文。

4、环境保证

学校体育工作离开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是难以顺利开展的。我市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这种大气候对推动我校的体育工作十分有利。我们紧紧抓住有利的条件,在三——六年级中举办了“静明杯”班级篮球赛。家长们都踊跃参与观看助威,母女、父子的欢笑声,观众的加油声,十分热闹;篮球队远征南京、宜兴比赛,家长们互相联系,自己前往观战。

在昆山市政府的支持下,将与我校一墙之隔的聋哑学校全部划归实验小学,土地面积增加一倍。规划造田径场一块,环形跑道200米,建造了一间600平方米的室内训练房(风雨操场);建造三块标准篮球场。保证我校体育篮球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和发展。

几年来,学校篮球队的思想品质、身体素质、篮球水平、学习成绩都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我校篮球队获县市级比赛第一名27次,大市级比赛前三名24次;省级以上比赛前六名7次。组建篮球队以来,在昆山市级比赛中,连续七年获得冠军;在苏州市级比赛中,获四次亚军、四次冠军,还获得“全国儿童篮球适宜形式比赛”第二名。获省小学传统校男子篮球比赛第一、第二名。向县、市、省有关单位输送了88名运动员,其中输送到县市级少体校的有83名,输送到苏州市少体校的有6名,输送到南京部队篮球队有1名。其中我校培养的张成,现已成为国家队现役国手。一篇描写我校篮球传统校建设的文章《雏鹰在这里起飞》,已被省教委作为江苏省治校育人的一个典型收入经验集。

学校在篮球传统项目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

1、将进一步搞好小篮球活动的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小篮协的作用;

2、加强篮球代表队的训练与兄弟学校的交流,重点拓宽到苏州、上海等地区的交流。

3、力争完成课题研究,并向全省开放举办开设小篮球课的研讨会,推广学校篮球传统项目的研究成果,努力扩大学校篮球传统项目的特色效应。